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 ——沙里宁
在地性
郑州港区贸易港位于综合保税区城市发展主轴与商贸会展拓展带轴的交汇处,会展板块核心区域,高铁站西北视线焦点。
11# 地为贸易港核心模块贸易馆及衍生模块办公用地,12# 地为贸易港衍生模块酒店商业用地,衔接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与城市客厅界面,承接会展溢出带动效益。
除会展片区外,其它配套均未落地,短期难以形成有效群体效应,前期运营难度大。规划城际、城内、区域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接驳,现状除高铁外其他公共交通方式设计运行尚待落实。
设计立足当下并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充分考量,探究怎样有效引导组织人流激发板块活力,致力于逐步实现一个独属于郑西的文化会展生活聚落。
基于上位规划,基地为巨构的虚实空间环抱,贸易港要以大气磅礴的形态融入城市空间的同时,兼具人气聚集所需各级近人尺度场所空间。
两个地块统筹设计,将贸易港的BCEMSO功能板块和办公、铂骊四星酒店、快捷酒店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城市建筑雕塑,呼应城市空间尺度;体量切分形成聚合活跃的次级尺度城市开放空间;根据展示展览、市场活动、办公、酒店客房及商业配套等功能需求量身定制,切割雕琢层层退台。
外 · 实 —— 统一的大尺度城市形象;
内 · 虚 —— 活跃的近人尺度共享空间;
从而完成从城市尺度到近人尺度的逐步消解。
随着会展片区逐渐发展成熟,贸易港将渐次形成多样性空间行为轴线脉络;延续会展意向的景观桥联动贸易港环内部形动线及酒店会议流线,串联各级公共空间,跨越地块组织起初期高铁-会展人气聚集纽带。
场所精神
两个遥相呼应的大尺度绿林公园中庭,模糊内外边界,将城市景观纳入其中,释放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阳光、健康、开放向上的强烈渴望。
可持续化与数字
绿林公园中庭顶部配置电动开启天窗及遮阳百叶,形成一个热缓冲空间,在夏季有足够的空间高度来通过温差形成带走热量的空气流,在冬季形成一个大型封闭的全景暖房,充分享受景观视觉体验的同时获得更舒适自然的体感体验。
针对不同朝向的外表皮遮阳系统,有效降低能耗,延续生态节能的可持续理念。
本案借由会展契机,试图为郑西营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有趣的,有归属感的, 绿色的,数字化的,拥抱未来的文化生活聚落。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城市综合体
项目名称:郑州港区贸易港
设计团队:王戎、朱霞、朱智翔、李磊
建筑面积:12.5万平米
设计时间:2020年